因105年1月1日即開始實施諸項勞動法新制,變革實可謂大,存誠法律事務所肩負社會責任,也為了回饋法顧客戶,特於104年8月21日舉辦「工時制度研討會」,並編撰關於新制制度之研討會手冊提供給本所法顧客戶及參與研討會之學員,手冊彙整行政主管機關的函釋與司法機關的判決與解釋,方便實務工作者使用與查詢。

感謝每位參與人員及存誠成員,研討會舉辦過程順利,主講員薛進坤律師深入淺出、幽默風趣地講授,使學員都能對勞動法新制有所了解;分組討論感謝存誠律師、法務等成員帶領討論,讓學員能透過實例操作演練新制。

民國105年1月1日起將全面實施週休二日,雖然只是幾個小時的變化,但卻是15年來最大的工時變動,勢必影響企業人事管理的規劃與安排。為因應本次勞動基準法之修正,本所針對工時新制的影響層面分別討論,主要可以分成有下列幾個層面來思考:

一、增加人力是解決問題的萬靈丹?

工時新制最顯而易見的是加班費勢必增加,但在加班法定上限未增加、總工時減少的情況下,縱使員工願意加班,也於法不合,困境依然存在。那增聘人員就解決問題了?但別忘了退休潮、少子化即將衝擊勞動市場,可預期的將來缺工問題會越來越嚴重。是以,如何尋找替代人力已是刻不容緩的工作。

二、責任制是有效解套的法門?

長期以來「責任制」已成為企業對員工無條件加班的最佳說詞,然而,釋字726號解釋已經改變法院以往的見解,從嚴認定「責任制」的要件,而主管機關也勢必依此解釋管制企業界濫用責任制。是以,人資與法務人員也應重新認識「責任制」,並修正相關規定,以為因應。

三、勞動檢查只是例行公事?

「有無給付加班費?」「加班時數有無超過法定上限?」一直都是勞動檢查的重點,重要性不容小覷。尤其是這次修法要求工時紀錄記載到「分鐘」,在外工作者也可自行紀錄工時,已將工時紀錄列為勞動檢查的重點。再配合目前推行的專家陪同檢查制度,更讓勞動檢查成為主管機關介入勞動關係的利器!今年度針對媒體業,科技業,金融業進行的專案勞動檢查,應該讓很多企業非常「有感」。


另外,本所還是要提醒下列幾點:

一、有很多問題,法院與行政機關的認定並不一致,甚至連法院也未必有統一見解,大家所查詢到的函釋或判決都是在特定個案中才能適用。建議仍應按各產業、公司制度之不同而作調整。而且,時空環境的變遷也會影響法院判決或行政函釋,建議仍應詢問專業意見,避免誤解法律。

二、勞動法規都非常明確,很少有法律漏洞可鑽。然而,人事管理措施卻是非常靈活,依行業狀況之不同而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只要符合法律規定與立法意旨,仍有非常大的空間可以思考。這正是人資與法務單位創造價值的機會!
arrow
arrow

    存誠法律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